第2012章 嫁娶之喜_军王猎妻之魔眼小神医
笔趣阁 > 军王猎妻之魔眼小神医 > 第2012章 嫁娶之喜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2012章 嫁娶之喜

  第2012章嫁娶之喜

  曹婆婆的女儿嫁的是梅村乐家当家女人娘家哥哥,曹家同族们为了脸面,给添了不少妆,仅被子就有十六个,纱帐、席子、枕头、被套都是成套成套的,也配了十六套。

  曹家没给置办大衣柜,但有一套桌椅,梳妆镜桌和脸盆架子,锅碗瓢盆齐全,连马桶也没少。

  嫁妆用曹家送嫁的车运载,一共装了二辆没棚的电三轮车。

  嫁妆装好,迎亲车起程。

  曹家族人步行相送,车队缓慢前行,左邻右舍们也沿路相送,将自己准备的红包塞给撑伞姑娘帮新娘拿着,毛巾、香皂则塞进后头的嫁妆车内。

  曹家人和邻居们送出了村,又送行几百米远,曹家迎亲的头人让队伍停,在路中央摆张小桌子,摆酒水和一块肉,杀鸡,烧纸钱,拜请曹家先祖们留步。

  老人们说谁家嫁女,父母舍不得,逝去的祖先也舍不得,同样会随活着的人送嫁,如果不在路上杀鸡烧纸请先祖留步,先祖们会一直送到男家去。

  老人们说如果女方家的先祖送亲送到男家,万一舍不得回家,是非常不吉利的事,所以迎亲队伍到半途必须杀鸡祭拜女方先祖,请先辈们就此留步,莫再远送。

  男家在路上杀了鸡,曹家人和邻居们也留步,目送车队沿着泥土路绕到乡街上再也看不见踪影,再回返曹家。

  但凡给新娘添了妆的人,都很自觉的随着曹家人去曹婆婆家,曹家家族们张罗摆席,款待邻居。

  周家的迎亲队伍绕了个大圈再回到城乡公路,平缓的沿着乡街行驶。

  车队达到乡街已过十一点,街上很少有人走动,日常做小生意的小摊贩主们也因快到中午,差不多收摊了,留下的几乎是卖瓜果的小贩。

  接亲的车队进乡街时开始放鞭炮,每隔二三百米远点一串鞭炮,乡街两边的人听到声音都跑出来张望,看到长长的车队又是一阵热议。

  车队穿过空下来的乡街,再转进梅村的路,驶至村办楼前的地坪,车子一辆接一辆的停,且主动一排一排的排好队,停得井然有序。

  唯有装嫁妆的车辆不在地坪停,那些车都是比较小的车辆,可以去开去周家屋旁,轿车与面包车能驶进去,进去后不好掉头,不如不去。

  在村办楼前引颈鹤望的村民看到车队回来,从屋檐下一拥而出,围上去看新娘。

  压轿童子和撑伞姑娘、喜婆先下车,到车门旁等着,新郎再下车,牵着出新娘子。

  撑伞姑娘将伞又举到新娘头顶,遮挡太阳。

  等着看新娘的村民挤挤攘攘的凑堆,当看到周夏龙穿得像电视剧里演的新郎一样的喜服,嘻嘻嚷嚷的叫“好俊”。

  当大伙儿看到穿红色嫁衣的新娘子,先是愣了愣,转而发出惊叹声,新娘打扮得很漂亮,头上盘上了个圆髻,插着两支银簪子,簪子上镶着的红宝石亮闪闪的。

  新郎新娘穿着古代新人们穿的那种喜气洋洋的喜服,就连当喜婆的张老三家的也穿着一套暗红色团花衣裙,看着特别有福气。

  被一群人围观,莫说李女士害羞,连周哥也紧张了,赶紧向同村人作揖表示谢谢夸奖。

  喜婆张三奶奶让同村人围观了一下新娘子,笑咪咪地招呼大家去周家看新人的拜堂礼。

  同村的人笑嘻嘻的点头应好,热络地招呼曹家送亲来的客人,陪着曹家人一起来,人群热热闹闹的。

  张大家的混在人群里,待认出迎亲的那辆车是乐家小短命鬼的那部名车,心头比吃了苍蝇还难受。

  难怪李春秀愿意嫁,原来乐家竟许了用乐韵的豪车去接亲。

  再看到新人和喜婆、曹家姐妹、撑伞姑娘穿的衣服,张大奶奶心里更难受了,比塞了棉花还堵得难受,那些衣服都是乐家小短命鬼送的!

  周扒皮家周村长家程五张老三刘来顺家的老人每个人都有乐家小短命鬼送的衣服,听说全是丝织的,女人们的衣裙的扣子是珍珠盘扣,一套衣服值个一二万。

  周扒皮老婆和周满奶奶、张老三家的婆娘穿着丝绸衣裳时,村里的女人们摸过料子,据说入手衣料冰凉冰凉的,摸着老舒服了,夏天穿在身上也是凉丝丝的。

  心里堵得慌的张大奶奶,再看到新娘头上的簪子,更加心塞了,不用说那份头面也是乐家小短命鬼送的!

  曹婆婆以前也是贫农家,她婆婆倒是传给她一根银簪子,后来她男人生病,卖掉了簪子换钱。

  曹家没什么值钱的头面,而李春秀头上戴的簪子还镶着红宝石,那样的东西也只有乐小短命鬼那样的人才舍得当礼品送人。

  不说簪子值几十万,一二万至少是有的。

  乐家小短命鬼为了她弟弟的亲舅舅还真舍得下血本,又是用她的车去接亲,又是送衣服头面,有那么多好处,难怪说不嫁的李春秀也毫不在意周夏龙的烂名声。

  她家也有几十万的存款,买得起三五万的金银首饰,但是,要是让她家租用那样的好车接亲那是绝对不可能的,她家的底子经不住那样的铺张浪费。

  知晓周家乐家给了曹婆婆家什么体面,张大奶奶更气闷了,看到大伙儿跟去周家,她哪有心情去凑热闹,闷声闷气的脱离人群,回自己家去。

  晁老太太王师母武老太太在乐家除了帮晒晒割回来的稻穗,没其他事儿,当听到鞭炮声很近,猜着车队应该回村来了,仨人拿着红包,关上门,先去周奶奶家。

  蚁老岩老和晁老爷子、燕少四人在黎照去帮接亲后麻溜的收稻,因为是砍稻穗,还得一趟一趟的送,工作效率受现实条件影响,速度不快,还没完工。

  燕少和蚁老岩老是不会去别人家吃饭的,因此,老太太们也没等晁老爷子,先去了周奶奶家。

  周家妯娌们先将老太太们请去下层堂屋坐,因新人要拜堂,上屋仅北边靠后堂的地方摆了一桌席,那是给娘家送嫁来的长辈们的主座,暂时不招待客人。

  喜婆和迎亲的人族拥着新人走在最前面,后头跟着送嫁的人和要去周家吃席的村民,再后面是嫁妆车和迎亲时去装礼物的车辆。

  浩浩荡荡的一支队伍穿过村支道,抵达周家门口,等鸣了千响鞭炮后才进周家的大门。

  周奶奶和周村长等人俱先回避,喜婆引新人进屋,刘路妈指挥着年青的媳妇们在周家堂屋中央放了垫子,再放上两个春夏盖的薄被做软垫子。

  喜婆领着新人到周家堂屋,让新人先面朝天井的方向拜拜天地神灵,再面朝周家的香火神案方向拜先祖,再夫妻对拜。

  夫妻对拜之后送入洞房,请夫妻喝交杯酒,喝了交杯酒,礼成。

  程有德等人迅速在上屋摆席,摆满四桌,送上茶水和果盘,请送嫁来的曹家人就座,曹家长辈们先坐,年青辈的人员搬嫁妆送进新人房。

  新人入了洞房,周奶奶等人才露面,再去请武老太太晁老太太王师母到上屋坐正席。

  三个老太太不想坐上席,硬是被周家人和曹家人拽去坐了上屋的次上席。

  上屋四桌上席,也有主次之分,主上席是靠北、朝后堂的那一桌,次席是对面靠南墙朝后堂的那一桌,次次席就是挨着主上席朝天井的一桌,又次次席是对面南墙的那一桌。

  农村依老风俗分主次,主上席靠北墙的那方为尊,次席则是靠南墙的那方为尊,之所以如此,是因为靠墙即喻意为有靠山。

  曹家送嫁的主要长辈们坐主上席,但北墙那边了一个,朝后堂的一方也预留了一个座位,曹清月曹冰月坐了次席。

  撑伞姑娘和喜婆陪新娘进洞房,等完成结婚礼,再将她代保管着的红包交给新人夫妻。

  周哥和李女士抓了陈晓竹和喜婆,请她们带着周天明和周天宏周天蓝帮拆红包,写礼单,再另外包红包。

  曹家青年辈们将嫁妆全搬进周家,然后才分别去次席和次次席又次次席就坐,曹家送嫁共三十人,他们坐下后,周家请的陪客也入席陪客人喝茶吃瓜果。

  嫁妆全进了屋,新娘新娘才将大红花摘下来,先将一些嫁妆物品收拾一下,再出去招呼客人。

  跟着新人回到周家的村民们,观看了新人拜堂,也跟去洞房围观新人喝交杯酒,之后才去找司礼书记,将红包给司礼书记,再去找地方坐。

  周家虽然没发请帖,因为是小办,也杀了猪置办席面,所以,就算不发请帖,同村人也可以到周家去贺禧。

  客人不排座,只要不坐上屋的上席,其他席位随意坐,村民也不用周家人特意来招呼,自己去下屋或二楼坐席。

  新人不到十一点十分就进了屋,周家的席面定在十二点,离开席时间还早,大家坐着嗑瓜子聊天聊天。

  新媳妇进周家时,乐小同学在给弟弟教学,坚决不半途而废,乐善也没有因为舅舅结婚而心浮气燥。

  在周家的客人们在侃侃而谈,很悠然,而从县城回九稻的尹老校长,心里是不宁静的。

  他当初觉得蒙嫂不错,才介绍给周夏龙,谁知知人知面不知心,蒙嫂竟然是个假通透的人。

  请收藏本站:https://www.bqgww.cc。笔趣阁手机版:https://m.bqgww.cc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