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3章 金山寺_尸生子,鬼抬棺
笔趣阁 > 尸生子,鬼抬棺 > 第653章 金山寺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653章 金山寺

  就在紫衣道人吴永明联系京城,解救华九难几人的时候,距离良渚二百多公里的一座千年古刹中。

  古刹禅韵十足,尽管已是深夜,但仍有肃穆的诵经声环绕。

  从古至今,佛寺大门称为“山门”,又作“三门”,“禅刹七堂伽蓝”之一。

  “三门”,象征“三解脱门”,即“空门”“无相门”“无作门”。

  这座千年古刹,山门正中悬挂“金山”两个大字。

  没错,此地就是传说中法海禅师修行所在,金山寺!

  左右一副楹联:

  有山有水有林亭映带左右;

  可咏可觞可丝竹怀抱古今。

  在这副楹联中间是另外一副长联:

  一峰浮玉,十地布金,忆裴头陀江岸披缁,苏内翰山门留带,光阴瞻逝水,谁续胜缘愿宏开宝宇琳宫,永镇苍崖翠壁;

  万顷烟涛,千林风籁,想焦仙人幽岩瘗鹤,陆处士中泠品泉,卜筑有芳邻,堪寻陈迹莫辜负莲花贝叶,同听暮鼓晨钟。

  笔者在这里解释一下:现实生活中,金山寺和雷峰塔并没有什么关系。

  他们根本就不在同一个地方。

  金山寺坐落在江苏镇江,而雷峰塔则位于杭州西湖南岸夕照山上。

  只是因为两个建筑同时出现在小说《白蛇传》中,让人们一提到两者多半就以为雷峰塔在金山寺内。

  但金山寺的开派祖师法海是真实存在的。

  法海禅师是唐代名相裴休之子,俗名裴文德。其父裴休曾任宰相。

  禅师苦行得道、受到整个江苏地方民众敬仰。

  从来没有小说里拆散别人家庭的历史说法。

  史书中仅有一则驱赶咬伤人兽的白色蟒蛇进入长江的记载。

  金山寺大雄宝殿中,一位须发皆白、面容祥和、正在诵念经文的老僧缓缓睁开双眼。

  “南无阿弥陀佛。”

  “千载岁月,无面佛祖终于故地重游,小僧自当登门拜访,了结当年因果。”

  老和尚身后一个小沙弥面露惊讶。

  “南无阿弥陀佛。”

  “容慧禅师,您、您要出寺云游?!”

  老和尚微笑起身。

  “老僧在宝刹已经‘挂单’千年,如今也该告辞了。”

  说完后,老和尚从随身布包中取出厚厚一沓经书,恭敬的放在佛前。

  “千载收留老僧无以为报。”

  “这卷《大方广佛华严经》就留在贵寺以作善缘。”

  老僧说完,再次对着殿中供奉的佛像深深跪拜。

  起身后拿起禅杖、手托木鱼,赤脚大步离去。

  就在容慧禅师走出大雄宝殿的时候,金山寺住持大僧已经等在院中。

  “南无阿弥陀佛。”

  “禅师远行至佛光不明之地,小寺当有助力奉上。”

  说完抬手一招,四件满是禅韵的古物静静漂浮在容慧禅师眼前。

  金山四宝:周鼎、《金山图》、铜鼓、东坡玉带。

  容慧禅师先是一愣,随后慈悲的脸上露出愧色。

  “当年无面佛祖从老僧手中‘借’走《佛祖镇魔经》,今前往讨要并无把握。”

  “若是再失落金山四宝......贫僧罪过大矣!”

  和老僧不同,金山住持倒是满脸淡然。

  “容慧大师不必顾虑许多。”

  “一切皆为身外之物,得之我所幸,失之我所命。”

  “倘若大师此行不能全功,我金山寺也在鬼佛目光所及之处。”

  “南无阿弥陀佛!”

  容慧禅师不再多言,行了佛礼后大步朝山下走去。

  那速度极快,不一会儿就消失在茫茫夜色里。

  正是佛门六大神通之一,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宿命通、神境通、漏尽通中的神境通。

  和道家的“缩地成寸”颇有异曲同工之妙。

  小沙弥看着容慧大僧离开的方向,天真的问金山住持。

  “祖师,容慧禅师他要去哪里?很危险么?”

  金山住持面容肃穆。

  “大僧他要去见佛。”

  小沙弥闻言长长的松了口气,同时目露向往。

  “容慧禅师已经能侍奉佛祖面前了?我也要努力修行!”

  金山寺住持闻言内心苦笑。

  我等还是僧,他却在千年前已经成佛......只可悲却是一尊鬼佛!

  收起纷乱的思绪,金山住持盘膝坐在大雄宝殿中央,口诵容慧禅师留下的《大方广佛华严经》。

  “尔时,世尊处于此座,于一切法成最正觉,智入三世悉皆平等,其身充满一切世间,其音普顺十方国土......”

  注:本文中的神境通仅代表一种术法,用来疾行赶路,不具备其他神乎其神的能力。

  请收藏本站:https://www.bqgww.cc。笔趣阁手机版:https://m.bqgww.cc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