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导论_犯罪心理学书籍
笔趣阁 > 犯罪心理学书籍 > 第一章 导论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一章 导论

  3.文艺复兴时期。进人中世纪后期,随着科学的进步和人文主义的发展,许多国家的宗教、医学和哲学的开明人士开始追求理性的指引。在早期的科学探索中,阿克力巴(Agrippa,1486~1535)、魏耳(Weyer,1515~1588)和斯克特(Scot,1538~1599)都对当时盛行的巫婆邪怪之说进行了批判。尤其是魏耳于I563年出版的《妖魔之误》(TheDeceptionofDem观)一书,其中列举了巫妖的各种精神症状,如幻觉、妄想、忧郁、歇斯底里等,主张对其进行治疗,而非以残忍的方法进行折磨。正是在这些人的努力下,各种妖魔论和迷信逐渐消失,并为试验和临床科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不过,虽然对变态行为的科学研究逐渐增加,但16~18世纪的精神病患者的命运仍很悲惨,他们大都被关在由刑事矫治机构所设立的收容所内,其处遇如同对待动物一般。仅在基督教教士以手礼的方式对精神病患者进行治疗或去圣地朝拜时,才显现出仁慈与关爱。至18世纪后期,欧美各国都对精神病院加以革新和改善,大力加强其人道化、医疗化和现代化的色彩。以毕乃尔(Pinel,1745~1826)、特克(Turk,1732~1822)、罗胥(Rush,1745~1813)、迪克斯(Dix,1802-1887)为代表的精神病理先驱者所做的倡导无疑为这场改革运动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世纪以后。随着科学的进步和文明的发展,心理卫生的观念在西方国家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认可。民众开始加深对自身心理卫生状况的重视,同时也减少了对精神病患者的恐惧感。与此同时,以科学、试验为导向的精神医学研究也不断的发展。其中尤以对导致身心障碍的生物及组织因素的探索最令人瞩目。克列别林(Kraepelin,1856~1962)在1883年出版的教科书中以器官病理学的观点对精神疾病做了概述,而神经系统运作失调更是他对心理异常的一般问题所强调的重点。德国的格里森戈尔(Griesing-er,1817~1868)在《精神异常之病理与治疗方法》一书中亦指出所有心理异常理论都应以大脑病变为基础。此后,随着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创立和发展,有关心理因素与行为之间关联性的研究也取得了重要的突破。直至进人20世纪以后,学者们已普遍认识到精神疾病的发生原因甚为复杂,并非某个单一因素所能圆满解释的,故主张将器质研究与心理的研究的取向加以合并,并进而为精神病人提供妥善的诊疗服务。

  请收藏本站:https://www.bqgvv.cc。笔趣阁手机版:https://m.bqgvv.cc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