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生日快乐吗?_逆转98,我的互联网时代
笔趣阁 > 逆转98,我的互联网时代 > 第49章 生日快乐吗?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49章 生日快乐吗?

  事实证明,当前的行情是,想要上网的人数远远大于网吧的数量。

  那家叫“新世纪”的网吧开业当天确实也是人满为患,但依然没有影响到飞雪网吧的生意。

  他们网吧内,该站着等机子的人依旧还是那个数量。

  赵雪花曾悄悄问过他们,为什么不去新世纪网吧,而选择在她们这里等时,他们基本上都这么回答:

  “在那边也得等,飞雪网吧这边机器更多,能抢到的几率也许更高,所以都选择来这边。”

  这让赵雪花放心不少。

  随着时间的流逝,王志国同志的两个月假期已临近了终点,再过几天他又要出门了。

  虽然众人都曾劝他跟公司那边辞了吧,别再出海了,留在家里好好经营网吧不一定赚的比原来少。

  不过他在思虑再三后,觉得这活还是得继续干。

  做生意有赚有赔,不保险。

  别看网吧现在火,要万一哪天没落了,又或者其他网吧越来越多,生意难做了,到那时可就不好办了。

  王志国自己虽然出门在外,但工资高,而且旱涝保收。

  有他在,家里就不会出事。

  他要证明,自己还是家里的定海神针!

  赵雪花虽然舍不得,但还是尊重王志国的决定。

  不过,飞雪网吧现在规模大了一倍,前阵子有王志国帮忙,一下子还看不出来。

  等到王志国快要走时,赵雪花就对人员问题有些担忧起来。

  这要是一下子忙不过来可怎么办?

  于是她果断又招募了一个新的网管。

  新网管叫李伟山,他跟张国华是一类人,踏实勤快,还懂电脑,是赵雪花中意的那种。

  这两天正跟着张国华熟悉网管的工作。

  王志国启程的日子很快到了。

  这回他还是要在魔都港登船,接替另一位回国休假的船员。

  一家人将他送到车站,看着他坐上了开往魔都的列车,大家都有些舍不得。

  不过生活还是得继续。

  对于网吧的管理问题,赵雪花最终还是接受了王景明的意见。

  三个网管,实行12小时轮班制。

  早上8点到晚上8点是白班,晚上8点到第二天早上8点是夜班。

  在交接班时,作为老板的赵雪花必须在场,她需要结算当个班次的营业额,确保账目清晰。

  至于其他时候,就看她自己的心情了。

  老实说,现在的网吧,在计费软件和hao123的帮助下,一个网管管理40台电脑还算是轻松的。

  虽然12小时的班次稍微有点长度,但身为网管,一般情况下都可以利用网管机上网。

  能免费上网,还有工资拿,这把其他网民羡慕的不要不要的。

  网吧的管理制度一换,赵雪花果然渐渐觉得自己比之前更像个老板了。

  因为有了脱离网吧管理的时间,她还能时常回家做做家务什么的。

  最近,王景明也很少吃外卖了。

  这个周末,赵雪花又是难得打算给姐弟俩做次丰盛的午餐。

  不过王景琳大小姐却有点煞风景。“妈,午饭我就不吃了。我同学的弟弟今天生日,她邀请我去他们家聚餐。”

  王景明一听,顿时悲从中来:“姐啊,你自己亲弟弟昨天刚过完生日,也没见你有什么表示啊。怎么同学弟弟生日,你却赶着去庆生?”

  大小姐顿时大惊失色:“什么?你生日是昨天?!”

  一旁的赵雪花也顿时尴尬无比:“让我想想啊,你的生日是......什么时候来着?”

  王景明:“......”

  他简直快要哭了。

  他们家确实对生日这种活动不怎么在意,但也不至于把他是在几时出生的都给忘了吧!

  “我的生日是农历二月初二!”王景明悲愤的说道。

  “啊,对对对,你是1985年3月22日生的,当时是农历二月初二,看我这记性。”赵雪花懊悔的说。

  他们这边生日都是按农历过,因为要换算,如果不是特意记的话,确实很容易会忘记。

  王景琳也非常不好意思:“那要不......我现在去买个生日蛋糕,咱们庆祝一下?”

  王景明无力的摆摆手:“算了,我又不喜欢吃蛋糕,再说咱们家一直就是这样的嘛,谁的生日都不会记。我就记得小时候过生日会比平时多个荷包蛋......”

  赵雪花只能尴尬的搓搓手:“那时不是家里困难吗,有的吃就不错了。还提那些陈年旧事干嘛,今天就给你弄顿好的!”

  说完赶紧去厨房做饭去了。

  当然,王景琳大小姐此时也不好意思再去同学家吃庆生饭了,乖乖留下来跟赵雪花一起唱起了生日歌。

  然后,王景明的14岁生日就这么过完了。

  快乐吗?

  周一的时候,赵文斌又悄悄的找上王景明。

  “嘿,王景明,给你看样好东西。”

  只见他左顾右盼后,从衣服里面抽出一张报纸,摊开在王景明桌上。

  王景明一瞧,这不就是当代商报嘛。

  莫非……

  他猜的没错,赵文斌要给她看的,正是上面连载的《诛仙》。

  “这报纸上最近连载了一部牛逼的小说,你看就是这个。”

  赵文斌手指戳了戳报纸上的文章,示意他赶紧看看。

  王景明这回不打算再主动暴露自己就是原作者,于是假模假样的扫视了一遍。

  “怎么样,好看吧?”赵文斌有些兴奋的问。

  “嗯,还不错,你是从哪儿知道这部小说连载的?”王景明还真有些好奇。

  “你还不知道吧,据说现在一些高年级的人,甚至很多高中生,都在讨论这个呢,很多人平时都不看报纸的,现在也经常买了。我也是从他们那听说的。”

  赵文斌挠着头说,末了还添了了一句。

  “这可比我以前看的武侠小说好看多了,据说曾在有一期的‘作者有话说’上有过介绍,他把这种类型的小说称作仙侠小说,听这名字就比武侠高级!”

  这种情况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

  之前,齐文星跟王景明就《诛仙》的读者群体成分有过一番讨论。

  齐文星当时觉得,第一波人群应该主要集中在四十岁左右的中年群体中。

  他们是现阶段当代商报的消费主力,是同时会看报纸与小说的双重群体。

  只不过令人没想到的是,最先被这小说所吸引的,居然是学生群体。

  这让王景明回想起了前世读高中时,周围的几家租书店,他们最大的消费群体就是学生。

  这么一看也能对得上。

  请收藏本站:https://www.bqgvv.cc。笔趣阁手机版:https://m.bqgvv.cc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