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5章 指点_知否从蒙童开始
笔趣阁 > 知否从蒙童开始 > 第345章 指点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345章 指点

  一番心悦诚服的躬身拜谢后,赵策英这才坐回了座位上,望向卫辰时的目光发自内心的尊敬,甚至可以有些依赖。

  从禹州到汴京,自从赵策英拜卫辰为师以来,卫辰教了赵策英太多太多。

  担任禹州钧瓷行会会长,经办钧瓷贸易;管理卫生防疫司,负责推广种痘之法;参与束水攻沙的实践,亲眼见证百里大坝平地而起……

  正是当初卫辰放手让赵策英历练,并时时言传身教经世济用之道,才有了如今朝臣们眼职颇具任事之能”的桓王。

  而今,在赵策英初入汴京不久,还没有完全适应皇子身份,茫然失措的时候,又是卫辰出现,高屋建瓴地替赵策英指出了日后前进的方向。

  对于自己这位老师的能力和眼光,赵策英已是佩服得五体投地,他的心中更是对卫辰感激涕零。

  更为难得的是,卫辰能够设身处地为赵策英着想,诸般谋划都是站在赵策英的立场上,如此师长,赵策英又怎能不爱戴、不倚重?

  “老师今日谆谆教诲,皆是肺腑之言,学生定然铭记在心。只是……”

  赵策英顿了顿,有些为难道:“只是学生先前考虑不周,已在父皇那里拍过胸脯,要为他拿回玉玺,若突然反复,怕是不好向父皇交代啊。”

  “原来如此。”

  卫辰也是才知道此事,虽然他与赵策英已经定下了日后的指导思想,但答应下来的事情却也不能言而无信。

  沉吟片刻后,卫辰缓缓开口道:“殿下,其实这两件事并不冲突。”

  “哦?还请老师教我。”赵策英微微侧过身子,虚心受教。

  卫辰笑着道:“陛下即位年许,朝廷内外上下,事体已正,撤帘还政已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殿下觉得,太后自己难道会不明白这个道理么?”

  “自然是明白的。”赵策英毫不犹豫地应道。

  “既然太后明明知道朝政早晚要交还陛下,那她又为何迟迟拖延呢?”

  卫辰到这,并没有急于给出答案,而是停顿了一下,看向赵策英。

  赵策英知道老师这是在引导自己思考,当下认真思索起来,不多时,他就有了自己的答案。

  “太后与陛下并非亲生母子,先前又因为种种缘故,与陛下之间多有误会,故而太后心有顾虑,不肯交权。”

  “殿下得不错,不过这还只是其一,除此之外还有一个缘故。”

  卫辰先是笑着点零头,又继续补充道:“太后垂帘听政也有些日子了,如今突然将朝堂之事尽归陛下,太后怕是会不大习惯,觉着心里空落落,无所适从,所以……”

  “所以太后才恋栈不去,这是人之常情啊,我怎么没有想到呢!”

  听了卫辰这番抽丝剥茧的分析,赵策英终于豁然开朗,揣摩出了太后此时的矛盾心理,也明白了问题的症结所在。

  要想让太后交出玉玺,乃至撤帘还政,不仅要让太后打消对于自己父子孝心的疑虑,还要让在太后放权之后不闲下来,有所寄停

  这前一条还好,赵策英已经想到了解决的办法。

  虽然曹太后和赵宗全母子之间闹得很僵,但曹太后和赵策英祖孙之间却没什么隔阂,赵策英在曹太后那里还是的上话的。

  赵策英经过卫辰的劝,本来就已经打定主意当个孝子贤孙,如今正好可以替父亲赵宗全在祖母那尽孝,弥合二人之间的裂缝。

  具体怎么做赵策英也想好了。

  从明日开始,他就每日到太后宫中,除了晨昏定省以外,还要细心照顾太后饮食起居,多捡些汴京坊间的趣闻轶事与太后。另外就是让妻子多带着儿子到曾祖母那儿拜见……

  太后的身份再尊贵,终究还是一位久居深宫、孤苦伶仃的老人,赵策英相信,只要自己用心孝顺祖母,她定会抛开成见,接纳自己。

  但这还仅仅只是解决邻一个问题。

  至于第二个问题,该如何才可以让太后在撤帘还政后有事可做,同时还不影响到父亲赵宗全的亲政,赵策英想了半,也没想出一个两全其美的好办法。

  这个问题如果不解决,即便太后打消了对于赵策英父子的疑虑,恐怕依旧不会轻易放权。

  赵策英没办法,还是只能求助于自己的老师卫辰:“老师,此事该如何解决?”

  卫辰心中早有成算,听到赵策英这么问,当下缓缓吐出两个字。

  “慈善。”

  “何谓慈善?”

  赵策英有些摸不着头脑。

  卫辰笑着解释道:“《周礼地官》有云,以保息六养万民,一曰慈幼,二曰养老,三曰赈穷,四曰恤贫,五曰宽疾,六曰安富。

  而今我大周各地都设有收养孤儿和老饶福田院、收养弃婴的举子仓、收容病饶安济院、收殓贫苦死者的漏泽园,这就是慈善。

  可惜由于种种原因,这些朝廷的善政往往都是流于形式,名存实亡。

  若是能交由太后来操持,不仅能让太后在撤帘还政之后有所寄托,也能普惠黎民,善莫大焉。”

  赵策英听到卫辰这个提议拍案叫绝,可仔细考虑过后,他又有些犹豫。

  “老师所言固然不错,只是,这慈善之事耗费不菲,钱粮又该从何而来?”

  对于卫辰提到的朝廷善政,赵策英也是有所了解,这些政策早已有之,之所以会荒废,主要的原因还是钱粮不足。

  朝廷财计实在艰难啊!

  光是养着的几百万大军,就要占去朝廷每年财政收入的八成,而且若论战斗力,这几百万大军,恐怕还不如开国时太祖麾下的十万禁军。

  冗军、冗官、冗费,这些都是大周朝多年以来的沉疴旧疾,赵策英哪怕有心改变,暂时也是有心无力。

  别看这次皇孙百日宴办得风风光光,其实是赵宗全为了皇家体面强撑着呢,还动用了不少他昔日在禹州时攒下的积蓄。

  赵策英听沈皇后过,为了节省用度,赵宗全连用破聊垫子都不愿意撤换,节俭程度更甚先帝,可想而知,国库已经窘迫到了什么地步。

  让太后去主持慈善事业,这当然是皆大欢喜的好事,既可以缓和太后与赵宗全之间的关系,也有利于国家社稷,可朝廷恐怕是拿不出这么一笔钱来。

  总不能为了搞慈善再去加重百姓的税赋吧,那这慈善可就一点不慈也不善了,别朝堂反对,就是太后那里也不会答应。

  “实在不行,就只能我自己先贴补上了。”赵策英咬了咬牙道,他一时间也只能想到这个办法。

  当初在禹州帮着卫辰做钧瓷贸易的时候,赵策英手上倒也攒下了一些浮财,这次难免是要大出血了。

  不过赵策英觉得值得。

  见赵策英满脸肉疼的模样,卫辰不由有些好笑,连忙道:“殿下不必如此,臣有一策,或许可以为殿下排忧解难。”

  请收藏本站:https://www.bqgvv.cc。笔趣阁手机版:https://m.bqgvv.cc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